从最新基金半年报持仓数据来看,主动偏股公募基金全部持仓中,前100大、300大和500大重仓股的持仓占比依次为58.8%、83.6%和92.7%,较之前有明显提升。这也证明了公募基金对业绩确定性强的行业龙头股的追捧力度有增无减,抱团思路依旧持续。在此过程中,这些个股的估值也在不断被推高。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抱团”与基金业绩形成了一种相互捆绑的“正循环”。
上周,不少机构抱团的白马股大幅调整,部分前期疯涨的高价品种持续回调。部分基金经理对后市或左右为难,若选择继续高位抱团与行业基本面较难匹配的科技、医药和消费板块,账户恐将短期持续缩水;若选择低估值洼地品种,则可能需要“以时间换空间”。
“抱团”与业绩“正循环”
种种迹象显示,公募基金持仓已趋势性向龙头集中,持仓集中度持续提高。在此过程中,这些个股的估值也不断被推高。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抱团”与基金业绩形成了一种相互捆绑的“正循环”。
招商证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主动偏股公募基金全部持仓中,前100大、300大和500大重仓股的持仓占比依次为58.8%、83.6%和92.7%,与2016年末的最低点相比,分别提高了30.8个百分点、30.7个百分点和24.88个百分点。
多位基金经理也在基金半年报中透露,进一步提升了持仓集中度。例如中欧远见基金经理周应波表示,二季度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提升持仓集中度,聚焦具备长期增长能力的成长龙头,希望聚焦力度未来能够加大,充分享受优秀企业增长的红利。
对于持仓集中度高位持续提升,多位基金经理认为,主因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阶段,行业龙头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更加明显,作为偏好确定性龙头公司的机构投资者,持股集中度提升是自然现象。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0年权益类新基金发行已突破1.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而净增量资金方面,前7个月偏股基金净流入规模约6000亿元。
在机构资金的推波助澜下,今年以来这些“抱团”重仓股的平均估值明显提高。中信证券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和北向资金的重仓股平均估值分别由2019年9月的40倍、30倍提升至目前的55倍、48倍左右,前50大重仓股(剔除金融)的相似度从2017年2月的28%上升至2020年8月的48%。
一位私募人士认为,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基本面好的公司相对较少,集中在这些抱团股中。随着流动性的宽松,市场有上涨趋势时,基本面好的公司就会集中上涨。同时,这与资金也有关系,公募基金募资的头部集中现象比较严重,投资者集中了,所投资的股票也相对集中。
清和泉资本表示,目前受追捧的行业均属于长期扩张性行业,市场给予了长期的增长预期。参考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期间美股市场中只有医疗服务、必选消费、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行业持续扩张,市值占比分别扩大了10%、5%、13%和23%。回头看A股,过去十年(2010年-2019年),扩张性行业也比较类似。
白马股大幅跳水
上周A股市场中,食品饮料、白酒及医疗板块等“抱团避风港”出现较大幅度调整。
数据显示,申万三级行业板块中,食品加工、种植业、农产品加工板块周度跌幅居于前三,上周分别下跌4.86%、4.51%和4.43%。与此同时,上周北向资金也出现持续净流出态势。8月31日至9月4日,北向资金净流出222.62亿元。
作为A股“酱油三姐妹”,上周四、周五两个交易日,海天味业大跌13.95%,千禾味业、中炬高新亦下跌。贵州茅台股价上周一度冲至1828元,上周五收于1770元,其他酒类个股五粮液、今世缘、顺鑫农业、古井贡酒则集体下跌。与此同时,安琪酵母、长春高新、立讯精密、恒瑞医药等白马个股纷纷出现明显回调。
上述个股中,不少都是基金“抱团”的重仓股。同时,这类“抱团”股中有不少股价在今年创下历史新高。
以长春高新为例,若不计算上周四和周五大跌的两个交易日,截至9月2日,涨幅达105.01%,股价在8月上旬升至513.50元,创下历史新高。有意思的是,该股价还是在2019年全年涨幅约1.5倍的基础上实现的。从公募基金持仓来看,截至二季度末,长春高新位列公募基金第四大重仓股,重仓该股的基金数达到473只,持股数达到7037.02万股,占流通股比例20.7%。在股价不断创新高的同时,长春高新也进一步获得了增持,数据显示,长春高新位列二季度公募基金增持的第五大个股。从2020年上半年整体来看,长春高新被公募基金累计买入金额为178.18亿元,获净买入2.84亿元。
还有海天味业,截至9月2日,该股涨幅超过120%,股价最高达到203元/股。从公募基金持仓情况来看,海天味业在一季度进入公募增持前50大个股之列,增持股数为1054.82万股,按当时市值计算,增持市值达到16.78亿元。从2020年上半年来看,海天味业被公募基金累计买入金额为37.05亿元,由于股价一直抬升,被公募基金累计卖出了42.15亿元。
对于机构重仓抱团的白马股近日大幅跳水,仁桥资产总经理夏俊杰认为,主要是估值和市场交易结构比较拥挤的原因。某公募基金经理也表示,机构抱团的白马股股价出现跳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短期估值较高,部分机构获利了结;二是受汇率影响,部分外资有流出迹象,这部分白马股很多也是外资的重仓品种,一旦外资减仓,会造成连锁反应。
从A股市场在2007年后出现的数次“抱团”历史来看,最终都分崩离析。而在当前,公募基金头部效应明显。基金手握增量资金,对于看好的标的或会持续看好,不断买入,此次“抱团”能否持续?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